【拼音】nián
声母n,韵母i和an,声调第二声。
【解释】鲇鱼,体表多黏液,无鳞,背部苍黑色,头扁口阔,有须两对,尾圆而短,不分叉,背鳍小,臀鳍与尾鳍相连。生活在淡水中,吃小鱼、贝类、蛙等。
鲇或称鲶鱼、猫鱼。鮎形目鱼类的统称。 形态特征:体粗壮微扁,呈纺锤形,一般体长20~40厘米,体重150~400克。头大、前端细尖似圆锥形,眼大位高。
扩展资料:
大多生活于淡水,但有少数种属于海鲇科和鳗鲇科,生活于海水。淡水猫鱼几乎遍及世界各地,在缓流或静止的水体或湍急的山溪中均能生存;海水猫鱼则分布于热带近海。一般底栖,喜于夜间活动。多为食腐动物。几乎以任何动植物为食。
卵生,但以各种形式表现出对后代的关心,如棕鮰会筑巢、护巢并保护幼鱼,而雄海鲇则把玻璃球大小的卵及幼鱼含在口中携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