碓的(标准音:duide)【方言音:duai de】

(国际音标:tuai45təʔ0):由石锼的臼,方言叫碓的。

碓su的(标准音:dui su de)【方言音:碓熟的duai suŋ de】

(国际音标:tuai45suəʔ2təʔ0):也写㨃。舂米石制器具。用来在碓中捣粮食等的石杵(安把儿的半球形石锤)。

碓、碓su,书面称碓臼。碓臼的功用一般是用来舂数量不大的糙米、杂粮、米粉和面粉等,是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农用石器,一直从原始的农耕时代沿用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电气化的普及,方才废弃停用,它为人类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。至今回忆起那食物匮乏的年代,听到门旁磨碓处“咚、咚”的捣糕面(黄米面)声,涎水泛起,晌午吃糕改饍唵,高兴极了!

碓,《说文解字》解释为“碓【鏈接】( dui)舂米用具。用兩根柱子架一長木,木的一端供人踩踏,另一端裝有石錘(有的是鐵鍵),石錘下安着石臼。”

《古代汉语词典》解释为“碓:dui 1.舂米谷器具。2.捣。”《康熙字典》解释为“碓:dui舂具。<说文长笺>鳥食如舂碓然。<长笛赋>:碓投瀺(浮沉)穴。”《汉语大字典》碓:dui 1.舂米的工具。<广韵>:“碓,杵臼。”2.捣。《现代汉语词典7》解释为“碓dui 舂米用具,用柱子架起一根木杠,杠的一端装一块圆形的石头,用脚连续踏另一端,石头就连续起落,去掉下面石臼中的糙米的皮。简单的碓只是一个石臼,用杵捣米。”《现代汉语词典7》臼:jiu 舂米的器具。用石头或木头制成,中部凹下。

依据以上典书解释,碓,为“架起一根木杠,杠的一端装一块圆形的石头,用脚连续踏另一端,石头就连续起落,去掉下面石臼中的糙米的皮。”即石锤。臼,为“用石头或木头制成,中部凹下。”即捣食物储放的凹形石器。

寿阳方言俗语认为,碓,是石臼或木臼;碓su 的,是安把儿半球形石锤。与典书解释略有不同。究其原因,典书注解应用的是南方杠杆脚踏碓臼。

展开全文

我们地区使用的是《现代汉语词典7》“碓dui ……简单的碓只是一个石臼,用杵捣米。”

碓,石臼。碓su ,石杵也。

《汉语大字典》su 下垂貌。

《汉语大字典》㨃dui 排。cheng 撞。

监制| 马海文 赵旭军

统 筹 |潘福明 任 静

责 编 | 潘丽霞 张艳君

图 文| 赵树功

制 作 | 王美蓉 王艳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