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个月吉林省刚刚发生了一起猝死事故,一女子在参加同学会时突然倒地猝死,疑似心脏病发作,然而周围人却冷眼旁观,继续有说有笑,甚至还有人用手机录视频。
看到新闻,有人觉得不可思议,有人却觉得这是社会的常态。
如果有人能够及时拨打急救电话,也许女子可以获救,她的家人,也不用承受失去至亲的痛苦。
但偏偏有人喜欢眼睁睁看着悲剧发生。
相比成为帮助者,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做受助者,而当帮助别人需要承担麻烦或风险时,会有更多的人选择视而不见。
陆勇的行为也许应该纠正,但不可否认,他想要救人的动机并没有错,正是这种动机,让许多悲剧得以避免,让这个社会,呈现出温暖和希望。
一个善良的动机,永远不应该被否定。
2
善良不是为利益而生
今天,善良这种品质其实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轻视。
在网络小说里,善良隐忍的人往往会被嘲讽为“圣母”,生活中,当“扶摔倒老人反被讹”的事情发生时,总有人跳出来指责那些帮忙的人太愚蠢,下次不应该再帮忙。
电影《芳华》上映之后,很多人都为男主角刘峰的善良感到不值,认为“好人没有好报”是这个世界的常态,做好人实在太吃亏。
如今,用“善良”来评价一个人,可能会有多重的含义,有时候,甚至有惋惜的意味。
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觉得,比起颜值和双商,善良似乎没那么重要,有时甚至会成为拖累。
可是,善良的意义,就在于得到一个好的回报吗?
著名记者卢新宁在2012年北大中文系的毕业典礼致辞中满怀忧心地说道:
"在你们走向社会之际,我想说的只是,请看护好你曾经的激情和理想。在这个怀疑的时代,我们依然需要信仰。"
人们的怀疑对象从衣食住行延伸到人类自身的品质,许多从前信以为真的东西,今天都在逐渐地崩塌,从激情到理想,到善良这种品质。
因为习惯于用结果和奖惩机制来评价一件事,于是人们渐渐形成了这样的认知:那些无法换回肉眼可见的利益的信念和品质,其实都是鸡肋的东西。
然而总有一些东西,生来就不是为利益而生。
3
不要让孩子拒绝做一个好人
知乎上有一个问题,“人为什么要善良?”,最高赞回答中有一句话,“善良是人的本能。”
或者说,善良是人类生存必备的本能。
在《我不是药神》里,假药贩子被抓本来不会波及程勇,他完全可以拿着挣到的钱继续过他的安逸生活。
但是看着失去货源的病人们在生死边缘徘徊,看到他们无助的眼神,程勇发现自己无法做到置之不理。
他始终受到良心的拷问,他无法克制自己的共情心理,最终,他还是继续违法买药,让那些奄奄一息的病人们重获生机。
程勇的善良,挽回了不少生命,避免了许多人间悲剧的发生。
人是有感情的群居动物,每个人都渴望能在一个温情的社会中生活,善良是人类生存的本能,是建立温情社会的前提。
如果每一个人都冷酷无情,不愿意伸出援手,那么人类无疑在自取灭亡。
人们常常担心人工智能会在未来挤压人类的生存空间,甚至取代人类,而讨论这一问题的电影也有很多。
在《我是机器人》的导演普罗亚斯看来,机器人消除与人类的差别,不是因为本身能力有多么强大,而是因为机器人学会了抛弃利益和规则去帮助他人。
规则很重要,利益也很重要,但如果规则和利益压倒了一切,人失去了生而为人应有的东西,那么人类可以被任何一种机器取代。
善良是人生来具备的东西,基于善良的互帮互助是是人类社会必备的行为。那些认为善良是鸡肋的人,仅仅从自身的利益来考虑问题,而没有顾全大局。
身边有一个朋友,人很单纯,甚至单纯得有点傻,每次到一个陌生的地方,总会被人骗钱。
问她为什么总是记不住教训,她有些无奈地说:
”我知道这个世界上骗子很多,可是万一让我遇上真的需要帮助的人呢?”
“谁能保证有一天,我不会伸手向别人要钱?到那个时候,我也希望别人能帮我。“
朋友的这句话,就像《我不是药神》里白血病人对警察的质问:”谁能保证自己一辈子不生病?你能保证吗?“
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,可是人总需要寻求他人的帮助,今天你怕麻烦忽视了其他人的求助,明天,别人也会放弃你。
自保并没有错,但是只要有余力,就应该尽量地帮助别人,当你给别人带来了希望和温情,你也值得遇到同样的对待。
不要让你的孩子变成一个冷酷无情的人,否则终有一天,他/她会自食恶果。
你可以教会你的孩子如何赚取钱财,如何保护自己,但你不能让他/她一直拒绝做一个好人。
一时的不善良可能是自保的手段,一生的不善良只会毁了自己。
在《我不是药神》中,程勇在进监狱前,交代周一围:告诉小澍,他爸爸不是坏人。
程勇想让他的孩子明白:无论怎样,不要否定善良,这个世界上,有些事情确实很矛盾,但一颗善良的心,是永远都不会错的。
教会孩子善良,并教会他/她如何不受伤害,让善心与实力共存,这样,他/她才能真正成人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